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5月, 2009的文章

七爺八爺的故事

從前在福州某衙門有兩個差役, 一位叫做謝必安,長得又高又瘦像一根會走路的竹竿; 而另一位是范無救,身材又矮又胖像一個會滾動的水桶, 兩人是結拜兄弟,感情很好。 有一天,他們兩人一起出外辦事, 走到半路看見烏雲密集、雷電交加, 他們兩人就先到南台橋下避雨等候雨停, 但是雨勢不像馬上就會停的樣子, 謝必安因為體會范無救因為前幾天受了風寒, 所以決定自己先淋雨趕回去拿傘。 過了一會兒,雷雨交加,頓時洪流洶湧, 范無救等呀等一直等不到謝必安回來, 他為了信守諾言,一直站在橋下等候,最後被水淹死。 原來謝必安他匆匆忙忙回到家抓起雨傘就要往門外衝, 不小心被門檻絆了一跤而昏了過去, 等到後來他醒來拿了傘回來時,走到橋邊, 看見自己的朋友已經淹死了,於是也跟著上吊自殺,追隨義友而死。 後來福州人為了紀念這一對好朋友, 就把他們奉為范謝兩將軍,並俗稱謝將軍為「七爺」,范將軍為「八爺」, 傳說天帝知道了兩人重然諾的情操, 就派他們二人協助城隍爺,管理分別善惡正邪的事, 這就是七爺八爺所以隨侍城隍左右的原因。

端午節 & 香包的由來

端午節的由來 屈原是戰國時代楚國人, 忠心愛國,曾多次上書楚王,闡述國事, 無奈楚王卻聽信小人言,遠離屈原, 屈原因感懷局勢動盪、國事不振,竟投汨羅江自盡。 據說屈原是在五月五日投江, 人們便在每年的五月五日端午節時划龍舟、吃粽子, 以紀念屈原的愛國情操, 又因出原是名詩人,所以端午節又稱詩人節。 香包的由來 為了驅除疾厄, 端午節時可見住家門口都掛菖蒲和艾草,以外鍾馗的畫像, 成人飲雄黃酒,並讓小孩身配香包, 這些物品據說都有避邪,保平安的作用。 而台灣的打午時水的風俗,亦即汲取端午節中午的井水, 據說有治病的療效, 此外,若能在正午時將雞蛋直立起來,表示來年會有好運到。